“近年来,广东国税连续打赢了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深化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等硬仗,税收工作亮点纷呈,究其原因,离不开绩效管理强大的‘总抓手’和‘指挥棒’作用。我们抓紧**干部‘关键少数’,以绩效管理强化各级**班子担当意识,高标准、严要求地完成了中央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有力地服务了经济发展大局,推动各项税收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近日,在走访广东国税过程中,广东省国税局党组书记、局长胡金木向记者介绍。
抓关键少数,突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2014年以来,在税务总局的统一部署下,广东国税遵循“一年试运行,两年见成效,三年创品牌”的工作部署,全面推进绩效管理各项工作,使绩效管理逐渐从逐步探索迈向相对成熟定型,有效发挥绩效管理抓班子、带全局、促落实的“指挥棒”作用。
“**干部肩负着推动税收改革事业发展的重要责任,要在积极主动运用绩效管理工具上带好头、做榜样,才能紧握这支无形的‘指挥棒’,产生强大的驱动力,汇聚干部队伍的向心力。”广东省国税局党组书记、局长胡金木说。
为了让“关键少数”成为绩效管理工作的“核心动力”,广东国税在绩效管理体系中突出了“绩效管理抓班子”的定位,在考评指标设置上全面体现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从严治党类指标总分占总分值比重达四分之一,通过层层传导压力,一级带动一级,有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
用绩效调动“关键少数”,其最终目的则是让“关键少数”真正带动起“绝大多数”。该局将“一把手”个人绩效与本单位组织绩效全面挂钩,将各级**班子个人绩效与分管部门和基层联系点的组织绩效挂钩、又与本单位组织绩效挂钩,促进**干部以上率下,尽心尽责抓落实。同时,由“一把手”按季度主持召开绩效讲评会,对绩效工作进行点评,直指问题要害,绩效排名落后的市国税局主要负责人在讲评会上现场检讨,剖析问题,真正做到“红红脸、出出汗”。
通过绩效指标层层分解、逐级压实,开展常态化的绩效考评,有效强化了**干部“带全局、促落实”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实现由“要我干”向“我想干”积极转变,锻造了敢于担当、勇于作为、求真务实、忠于职守的优良工作作风。
强工作担当,实现改革任务高效推进
2015年11月,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拉开大幕,广东在完成统一改革要求的基础上,主动承接了建设电子税务局、分级分类管理等7项专项改革试点任务,成为全国专项试点任务最多的省份。在改革落地的实践中,广东国税将绩效管理的优势与税收改革的需求相结合,形成了绩效管理促担当、助推改革落地的良好工作局面。
“在当前改革进入深水期、试点工作集中推进的情况下,绩效管理所具有的全面覆盖、目标导向和全程监控特点,恰好解决了改革攻坚过程中资源调度难、过程控制难、成果检验难等几大难题。”广东省国税局总会计师蒋余良介绍。针对深化国地税征管改革系统性强、涉及面广的特点,广东国税将42项国地税合作事项全面纳入“国地税合作”专项绩效考评指标,并通过专题会、监控台账、工作指引等手段不断加强深化国地税征管改革的过程监控,有效解决税收改革过程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问题。
在绩效管理的助推下,广东国税的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在全国快步先行,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广东经验,释放出鼓舞人心的改革红利:建成全国**国地税共建的广东省电子税务局,实现国地税832项涉税事项通办、电子化办理全流程、涉税业务功能全覆盖;省国地税部门共建联合办税厅达1023个,实现了“进一家门、办两家事,两家管理像一家一样方便”;创新推出“税融通”“税保合作”等近10种金融产品,银行部门累计发放贷款近450亿元,惠及了1.6万户企业,助力广东中小企业解决了融资难、融资贵难题。“税务系统实施绩效管理后,我们能明显感觉到税务干部队伍精神面貌提振,改革创新举措越来越多。税务端卓有成效的管理之变、改革之变,助推了企业“变”大、“变”强、“变”好,让我们受益良多。”广州中海达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黄宏矩说。
“国地税部门在深化改革中的探索,对我们一门式办税服务中心的建设理念有很大启发作用。比如说税务部门办税窗口不限时、不限号的做法,推动了整体政务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佛山市顺德区行政服务中心副主任梁伟强指出,在绩效管理的推动下,税收改革的标杆带动作用在政务大厅里尤为突出。
促工作落实,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大局
“税务系统的工作内容涉及面广、政策导向性强、与社会大众关联密切,对这样一个垂直性组织实施绩效管理有难度,也有必要。”郑方辉认为,广东省国税局以绩效管理信息系统为依托,将系统内各项工作进行点线面立体式结合,形成了覆盖全局、贯穿全程、调动全员的绩效管理工作新格局,工作质效不断提升。
重点工作切实落地。以营改增为例,在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工作中,广东国税围绕改革目标,在绩效管理体系中实施“过程监控”,和“考核评价”,并强化“分析改进”,形成一个抓落实的管理闭环,让营改增决策部署在各级税务机关快速有效落地。“面对开好票、申报好、分析好、改进好等几场硬战,我们抓住绩效管理手段,将营改增每一个节点的关键要求设置进绩效考核指标,确保了改革在广东的顺利推进。”广东省国税局货物和劳务税处处长陆群英介绍,在绩效管理的推动下,营改增在广东取得明显成效,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推动了广东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三新”经济蓬勃发展,促进了广东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服务质效显着提升。在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对18个单位开展的政务服务窗口满意度调查中,广东国税从2013年起连续4年获得第一名。“一路**的群众评价离不开绩效管理的推动作用。”广东省国税局纳税服务处温芳芳介绍,在广东国税的绩效管理体系中,纳税人咨询需求的回应效果、办税便利化措施的落实情况、国地税合作等与纳税人需求密切相关的内容都被纳入绩效考评,将系统上下、国税地税的力量拧成一股绳,推动了纳税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据统计,广东国税2016年共细化推出146项便民办税具体行动措施,简化办税流程797项、审批事项389项。“以往办理国地税涉税业务,我们需要分别跑国税局、地税局,现在跑一趟就能办理两家业务,很多业务甚至可以在网上办理,办税时间大大压缩”。白云区一位企业办税人说。
广东省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会近期对广东国税绩效管理工作开展的第三方评价显示,近三年广东省国税局绩效考评方案日益完善,广东国税绩效管理在破解执行难题、落实发展战略中,充分发挥了“总抓手”作用。华南理工大学政府绩效评价中心李文彬教授指出,从评价过程所掌握的信息看,自实行绩效管理以来,广东国税系统内部执行力得到强化,工作效能有所提升,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同时,绩效管理工作发挥了“指挥棒效应”,**税务干部争先创优,释放税收工作正能量。